大埔堂發展簡史

(一) 福音船時期 (1938 - 1941)

大埔堂始於1938年,當時香港總監督盧亨利牧師差派蒙德基先生赴大埔,租賃大埔道十間樓房作禮拜堂,開展福音工作。另黎榮生先生駕駛福音船,每年七月至九月期間赴大埔滘、三門仔等地向漁民傳福音,並用福音船載慕道者赴教會崇拜,信主人數日增。1941年12月8日,日本軍隊攻入大埔,不得已,教會被逼停止聚會。

(二) 抗戰時期 (1942 - 1945)

1942年5月1日,黎榮生夫婦重返大埔,租賃懷仁街34號一間位做禮拜堂,當時霍亂橫行,醫藥缺乏,黎氏夫婦憑著信心以禱告為病人治病,因而吸引許多人歸信,信眾達數百人。黎氏夫婦憑著信心,在1945年把教會遷至大埔道72號地下,進一步發揚福音。

(三) 戰後禾場 (1946 - 1954)

戰後黎氏夫婦一直牧養著大埔堂,1947年4月1日,盧亨利牧師差派他們到西貢開展新的禾場,並改派歐陽輝先生牧養大埔堂會友。1951年,盧亨利牧師病逝香港,許理佳牧師由美國赴港接任為總監督,並推行內部革新,但由於過於急進,引起了內部紛爭,歐陽輝帶著會友隨許理佳牧師在1954年成立完備救恩會(即今天的中華完備救恩會。)

(四) 重建時期 (1955 - 1970)

新任總監督嘉音傳牧師為了挽回會友,於是在1955年6月30日,差派黎榮生夫婦再赴大埔。黎氏夫婦在南盛街租賃一單位聚會,並招攬流失會友。1957年,因會友人數日增,黎氏夫婦興起買地建堂的異象。買地建議得到總監督的支持,於是在兩個月內,在懷義街11-13號覓得合適地點,以呎價6元的價格,購得地段,興起禮拜堂。1958年10月新堂落成,於10月16日舉行獻堂禮。新堂落成後,西教士祈堅信牧師夫婦、何安蓮姑娘、盧芬理姑娘先後牧養過大埔堂的肢體,並開展福音事工。

(五) 堂會發展 (1970 - 1999)

從1970年起,曾恩達牧師(1970-1973)、黃保羅牧師(1974-1980)、張大衛牧師(1980-1988)先後出任大埔堂堂主任。1988年張大衛牧師息勞歸主,張馮恩慈師母出任為代主任。到了1999年,總監督伍山河牧師因為大埔堂堂址己四十多年,建築物日增殘舊,妨礙長遠發展,把大埔堂會會友安頓妥當後,把大埔堂清拆重建。

(六) 展望未來 (2000 - 現在)

整個重建計劃所涉金額超過港幣三千七百萬元,於2005年7月正式獲得入伙紙,同時本會宣教師林藝環先生接受差派前往主領一切開堂事務,擬訂2006年初正式進堂運作,同時將展開大埔及至整個新界北的福音工作。